前言
偶然翻到我以前的笔记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
,写在2020年春天,被疫情和大雪暴击下的北京
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书,书名有点搞笑,禅和摩托车维修有什么关系,我很早就听过这本书,却因为这怪异的书名一直没有看,直到看完我才后悔,后悔没有早点看。这书可以直接放在我最喜欢的书之列。
这本书其实很难定义,虽然说的事情都是在骑行旅途中发生的,可他严格上不算是游记,当中包含一些哲学上的思考,可也算不上是理论著作。这其实有点像我们散步的时候的状态,我们是在旅途中,可是我们的脑子正在想一些别的事情,没有和我们在一起。这本书就是这样,作者在旅途中,和他的第二人格做了对话,才有了这本书。
简介
1928年,作者波西格出生于明尼苏达州。他很早就表现出化学方面的天赋,却因不能从中发现任何真实的终极意义而止步。他陷入抑郁,无法专注于学业,被迫从大学退学。然后他参军去了韩国,在那里的所见所闻使他转向东方哲学。他返回美国,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,后来又去贝拿勒斯印度大学学习过一段时间东方哲学,之后再次回到明尼阿波利斯学习新闻专业,并成为自由撰稿人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,波西格和他的妻子南茜生了两个儿子克里斯和泰德,同时他在蒙大拿州立大学短暂地教授过英文,之后去了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大学学哲学。1960年,他换上了严重的抑郁症,并接受了电击治疗。这本书写在他抑郁症康复前的最后一次旅行。作者的抑郁症衍生出了他的另外一个人格(费得洛),这次旅行就是他和他的另外一个人格的道别。作者带着他的儿子,从明尼苏达骑行到达旧金山。路上的所思所想才构成了这本书,他完成了和儿子的和解,和费得洛告别。
个人感悟
按照道理来说,一个人从抑郁症里康复,与儿子相处融洽,大家应该开心才是。可我却感觉到作者变得孤独了。
我认为人本质上是孤独的,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什么也不需要做就能真正理解自己,所以与人相处的时候,尽量保持轻松愉快就好,如果对方是理性人,那就理性沟通,否则就算了。但是作者自从有了分裂的人格费得洛后,他就不再是孤独的了,那个人格就是他的一部分,当他与费得洛告别后,其实就失去了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,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。每个人其实都在某种程度上寻找真正了解自己的,或者说与自己相似的人,尽管事实上不会有这种人存在,因为基因的多样性确保了我们独立的存在。
即使是亲生的兄弟姐妹,差异也很大。比如我妹妹从小就不吃放在稀饭里的花生,大豆,莲子,红枣之类的,可我却很喜欢吃,我们俩喜欢的东西也很少有重合的,性格也完全不一样。至于其他处理事情的方式习惯差距就更大了。可分裂的人格却没有这种差异。他完全是自己,却不那么完全。
我虽然没有分裂的人格,可我一般会把人分为两部分,动物性
,和理性
。恐惧,生气,怕疼,怕火,怕冷等等生来就具有的,是动物性。后天通过自己的思考而获得的是理性,比如阅读,冬天起床去上课。如果要区分的话,以基因遗传为目的的是动物性,除此以外为理性。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两种属性,年纪小的时候,动物性多,年级渐长,则理性偏多。理性往往简洁有效,但是太过于冰冷,不够可爱,太过枯燥。动物性则要充实丰富得多,也可爱有趣的多。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两种,不同的状态有不同比例的属性。但作者分裂的人格其实是把这两种属性给完全分开了,费得洛是完全的理性,冷漠,但是可以进行深层次的哲学思考,作者本身是动物性,记挂着自己的儿子。